北京中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李奕:以集团化办学构建育人新载体,推动建立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2025-02-14 16:45|编辑: 陈老师|阅读: 138

摘要

本文整理分享关于北京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集团化办学相关发展进程和举措,供各位家长了解和查看。

近日北京教育发布一篇名为《李奕:以集团化办学构建育人新载体,推动建立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文章,主要讲述北京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具体步骤和发展历程,北京中考在线在本文中呈现原文信息,供大家参考了解。

推荐阅读:

2025中考政策合集

北京中考特长生招生信息

北京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多渠道和新载体全面支撑基础教育系统性跃升,其中,深化集团化办学成为推动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目前,如何实现集团化办学的高品质、内涵式发展,是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北京教师”聚焦“推进集团化办学新发展,构建高质量育人新载体”主题,推出专题策划,本期邀请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奕从整体上介绍北京市在集团化办学上的认识与实践。

北京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牢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按照“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的总体思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以中小学集团化办学为支撑,着力构建育人新载体,形成首都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

从探索建立到高质量发展:北京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发展进阶

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是优化和丰富教育供给、改革育人模式和培养方式、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育人体系的重要路径和举措。北京市一直积极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不断提升教育集团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提升教育集团助力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效用。

1.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

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线性联动阶段。在教育资源较为短缺的时代,以集团化联盟促进教育公平。主要举措是以一所优质学校带动若干薄弱校,优质校向薄弱校输出优质教育管理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形成教育均衡发展的态势。二是扩优提质阶段。此阶段的集团化办学关注更多相近和内在的关联,注重教育阶段和教育资源的纵横打通,进行连续培养和课程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新发展阶段。追求的是教育集团背景下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形成全面的治理结构和完善的治理体系,更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

2.面向新发展阶段的集团化办学

新发展阶段的集团化办学注重形成新的育人载体,实现融合供给,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完善新的育人方式,促进减负提质,实现学生最佳发展的可能;构建新的教育治理体系,使课程、教材、教师之间形成新型的流动和关联,提供更精细、精准的教育服务;融入新时代区域发展,建立学校教育与社会大课堂和“教联体”的多元衔接,进一步拓展教育资源观、环境观。

在新发展阶段,北京市加强宏观指导,规范集团化办学基本运行规则,完善保障体系,引导各区和学校树立新型教育资源观和环境观,以教育集团的内涵式发展推动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资源再配置到育人新载体:依托集团化办学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集团化办学是教育治理方式的探索创新,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力支撑平台。依托集团化办学,北京市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服务供给的新机制、教育评价改革的新方式,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1.依托集团化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集团可以涵盖不同学段,减少学段分割和培养断点,具备学段统筹、贯通培养的优势,是创新学生培养机制、畅通人才培养长链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依托集团化办学,北京市在课程创新实验,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体育、艺术、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一是开展普通高中集团课程创新实验。以课程创新为核心,以连续培养、贯通培养、协同培养为导向,赋予教育集团合理自主权,全学段长链条配置资源,推进集团内课程、教学、师资、教研等优质要素加速流动聚集,加快形成教育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实验内容包括:制定集团课程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集团课程实施、教学管理、质量监测、学生评价等配套制度;构建集团特色课程体系,鼓励在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领域培育建设特色课程群;推进集团教学方式变革,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数字化转型、学段衔接等重点难点问题,形成集团推进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模式;搭建集团学生成长立交桥,探索初高衔接、集团直升等多样化培养渠道;打造集团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统筹集团内教师管理,推动优质师资要素在集团内线上线下有序流动;促进集团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以数智化为支撑,助力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更加多元的合作组织和共同体内共享共用;创新集团育人治理机制,建立与教育要素动态流动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集团化课程创新实验为切入口,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大变革。

二是建立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大构架建设、小切口试点”的原则,推动建立市、区、校三级有组织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集纳大中小学、校外教育、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在教育集团中积极探索高校与高中联合培养的模式,通过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体系设计,支持不同禀赋、不同发展兴趣的学生有效学习、多样化成才。

三是探索高水平体育、艺术、科技人才培养。以教育集团为主体,以学校体育、艺术、科技类高水平学生社团创新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点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发挥教育集团自身优势,开展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全学段长链条创新教育资源配置,鼓励特长学生的连续培养、贯通培养和协同培养,促进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艺术、科技拔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备条件的教育集团可以申报承办学生高水平社团,申办项目需与高中校承办项目一致,并在教育集团内的所有学校推广实施。通过在集团内构建小学、初中、高中贯通的特色课程体系、训练体系、竞赛活动体系、教师培训及教研体系,促进学生高水平社团更好地面向人人、惠及人人,在集团内形成普及促进提高、提高带动普及的良性发展模式。

2.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化教育供给机制

集团化办学能够促进资源要素流动,推动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供给机制。北京市统筹各区有效扩大教育集团办学覆盖面,依托集团化办学这一新载体进行资源的错峰统筹,以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人不动,资源动”,充分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一是优化教育集团类型结构。逐步降低纯小学阶段教育集团的比例,积极扩大小初高一体化全学段教育集团的比例,可以在集团内进行学位和资源的调剂,以满足办学需求。

二是探索建设学区内资源共享中心。改革资源要素支持方式,从支持单一学校建设向支持学区、集团资源建设转变。可利用学区内一至两所小学设施,打造学区的资源共享中心,增加实验、艺术、科创、劳动、体育等办学空间,以点带面、集约节约,撬动解决学校办学空间不足等问题。

三是强化资源要素无障碍流动。建立“法人统筹型”教育集团和城乡共同体或多法人联合体,打通管理壁垒,实现人、财、物、教研、课程等各类资源要素在集团内、学校间的无障碍流动。

四是多渠道调配人力资源。打通区域学段、学科界限,在集团、学区内实现教师编制、招聘、职称等要素统筹和动态管理,鼓励和培养教师承担融合课、项目学习、大单元教学等,改变教师在单一学校、单一学科供给的结构,提高教师使用效率。

3.依托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评价改革

北京市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构建基础教育有组织育人体系,打通从“基点”到“龙头”高质量发展的脉络,撬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和高中教育改革。

依托集团化办学,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增加升学渠道,扩大集团直升招生规模,畅通多样化录取路径和多元化升学途径,培育以集团为主体的连续培养、协同培养模式,形成较大规模的新的育人载体,激发学校创建特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内生动力。

4.依托集团化办学培育新质教师队伍

北京市把培育新质教师队伍作为构建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内容,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聚焦教师队伍建设重点难点问题,“三位一体”推进教师政治素养、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能力提升,促进教师能力素质持续增值。依托集团化办学,提升教师队伍治理能力,持续赋能教师队伍发展,为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一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立“法人统筹型”教育集团和城乡共同体或多法人联合体,实现“一长多校”。集团、学区内实现编制、招聘、职称等资源要素的统筹和动态管理,打通管理壁垒,实现跨校、跨年级、跨学段、跨学科的教学融通。

二是研究学段之间教师打通使用的机制。通过一定学时的培训,让不同学段的教师流通起来,提高教师资源使用效益。开发教师的优质服务属性,在直接的学科教学供给之外,在课后服务、集团活动、“教联体”中增加教师打通使用。

三是持续深化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以学区内、集团内和城乡间为主,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机制。建立健全教育集团“一体化”捆绑考核评价制度,重点考核参与交流轮岗的学校的提质增效情况、校际之间差距变化情况、学生的实际获得和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等。

四是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深化“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评、以智助管”。实施在线研修服务,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多样化、个性化问题。加强人工智能研究,增强开放式检课、个性化资源推送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助力优质师资和研修资源的高效流转。

面向教育强国建设:北京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进一步思考和优化

北京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新的教育供给体系和教育治理体系,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管理,提供了更精准、高效、优质的教育服务;推动构建新的育人方式和育人载体,以连续培养、贯通培养、协同培养的长链条育人和全面育人,满足学生持续发展、多样化发展、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的需求。

但是,当前,集团化办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优化。

一是整体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有待进一步缩小,“城镇挤”“乡村弱”问题亟待解决。个别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生均体育场馆面积不足,部分学校美术、音乐专用教室不足。

二是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集团校区多、人员多,带来管理上新的挑战和压力,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办学存在必要性。各校作为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有不同的办学传统,理念融通、政策供给以及落地执行上要打通“梗阻”。

三是育人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面向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教育集团要重新思考12年基础教育中小升初、初升高这两个分水岭的合理价值,如何减少这两个分水岭带来的内耗、消耗和焦虑,如何在集团内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这些问题有待深入思考和着力突破。

温馨提示:

添加中考陈老师微信即可入群,还有机会获得一对一答疑机会。

微信扫一扫,快速进群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北京教师,由北京中考在线团队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北京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

真有家长不知道?一文帮你打破北京集团化办学信息差!

北京集团化办学特点是什么?对未来教育格局有何影响?

2025年北京中考体育现场考试选科时间是哪天?填报网址是什么?

2025年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初试成绩发布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北京集团化办学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没有更多了

  • 2025北京中考

  • 2025北京中考校额到校名额

  • 2024北京初三月考

  • 2025北京中考英语听说考时间

  • 2025北京中考英语听说考题型

  • 2024北京中招问答

  • 2024北京初一初二初三开学考试卷

  • 2025中考体育

  • 2024北京高一期末考试

  • 2024北京初一期末考试

  • 2024北京初二期末考试

  • 北京期末考试

  • 北京期末试卷

  • 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 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

  •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

  • 中学库

    中学库

  • 试题库

    试题库

长按保存二维码↓微信扫一扫加关注哦↓

太星初升高

BJ_zkao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