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中考历史真题解析出炉,中考历史真题考察方向是什么呢?北京中考在线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2021北京中考历史真题解析
强基固本·鉴古知今·学史崇德
2021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遵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有关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彰显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的积极导向作用。
一、坚持正确导向,彰显学史铸魂
1.融入“四史”教育
试题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选取具体史实,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启发学生从中感悟真理力量,坚定“四个自信”。例如第21题,精选党史中的典型史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与坚定的政治追求。
2.落实“五育”并举
试题坚持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在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的正向引导作用。
试题通过创设与劳动有关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例如第3题,选取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我国古代造纸术工艺流程的场景,展现学生动手实践、创造并使用劳动成果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
试题将美育融入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之中,以美育人,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例如第22题以舞蹈为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舞蹈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从中感知美、理解美、认识美。
3.体现国际意识
试题选取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史实,展现历史发展的脉络,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例如第14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理论成果,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局限性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的视角,引导学生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第19题从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视角,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国际背景。
二、依据课程标准,关注教学实际
1.凸显能力立意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试卷严格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准确考查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程度。试卷继承了近三年中考改革和命题的成果,突出能力立意,减少机械记忆类试题,引领教学避免简单重复训练,减轻学生负担。
2.考查主干内容
试题考查内容全部为课标规定的主干知识,突出考查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等。
试题考查统编教材知识体系,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依据统编教材“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以核心问题为统领,引导教学回归教材,重视教材结构,避免学生学习陷入碎片化。例如第15题,从单元主题出发,考查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将该单元核心内容全部纳入试题。有的试题将统编教材中典型的内容作为情境,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使学生对试题既熟悉又新鲜,感到学有所得。例如第16题,选取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7课“人物扫描”栏目中有关达尔文的科学考察经历作为试题情境,考查对进化论的理解。
3.关注学习表现
试卷努力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表现考查出来。试题创设情境,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学生的解题过程与日常学习过程相一致,贴近学生学习实际。例如第23题(3)通过图文结合的材料,生动地呈现巧克力生产消费的变化,引导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大背景,分析变化原因。
三、立足课改方向,
涵养核心素养
1.重视历史学科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试题以小问题切入历史,重视在新的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发展思维。这样,学生解题的过程就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过程。
试题考查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凸显学科特色。例如第23题(1)以世界地图和时间线索为载体,考查学生将可可的传播这一历史现象置于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和具体地理空间中加以分析的能力。第24题(1)考查学生对史料主要类型的了解以及利用可信的史料对历史进行解释的能力。
2.体现学生发展素养
试题体现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包括不同学习领域知识的整合、方法的综合,借助历史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搭建多维度平台。例如第21题(3),将历史与现实、历史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机结合,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解。
四、展现首都特色,
激扬时代精神
1.宽广融通,厚重大气
试题继续坚持“走大道、求大气”的命题理念,体现宽广融通的命题思路。试卷整体结构清晰,串点成线,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问题的横向联系、历史事物的因果联系等。试卷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开放性问题,有利于不同知识水平、个性特点的学生答题,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例如第23题(4)考查巧克力线上市场规模变化的原因,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书本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宽广的视角来分析问题。
2.开放包容,责任担当
试题深入挖掘北京地域文化资源,将北京特色与考查内容紧密结合,展现了首都历史文化风貌和社会发展成就。例如第24题以国际交往为主线,考查学生对北京历史和现实的了解,对未来北京发展远景的展望,增强学生对首都文化的理解、认同和热爱,形成开放包容的意识,以及宣传北京文化,建设首都的使命感。
本文撰写:北辰
2021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评价
2021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以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为依托,强调学科基础的同时又紧扣时代脉搏。既稳定保持了原有题型和试卷结构,又根据考试改革的需要,适当减少总题量和阅读障碍。试卷观感图文并茂、试题情境自然活泼、题目设问逻辑严谨,充分反映了首都义务教育历史教学水平和育人价值。
一、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彰显育人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试题充分发挥学科特色,紧扣时代主题,以具体史实引导考生再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感悟党在不同阶段的伟大精神,激发爱党、爱国情怀。
第21题,首先,精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重要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引导考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要作用;其次,提炼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不同时期的伟大精神,考查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分属的时代精神谱系、精神内涵,认识正是这些伟大精神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提供了精神保障;然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渊源,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强化使命担当意识。
在试题中融入劳动教育和美育内容,通过情境创设、层级设问引导考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认识,增强审美意识、提升审美情趣。
第3题,通过创设“学生模拟中国古代造纸术工艺流程”的情境,展现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创造并享用劳动成果的过程,以“劳动推动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第5题,通过展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劳动工具”的发展,引导考生认识农业劳动工具的创新,促进生产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从中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第22题,以舞蹈为主题,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舞蹈,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感受舞蹈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元素之一,不仅在民族交融、对外交往中发展,且与社会经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是人们跨越时间、空间的追求,在此基础上感受美、理解美、认识美。
二、贴近学情 关注教学,创设多元情境
试题通过选取考生比较熟悉的学习资源、生活资源,借助形象直观的图片等具体素材来创设情境,考查考生历史学习中在知识、方法、能力、素养各方面的实际获得。
试题选取统编教材中的插图、单元主题、教材结构、典型史实等内容,从新的角度创设试题情境;通过学生历史学习中常用的学习方式,如示意图、知识结构图的形式,以及可能汲取到的学者学术观点创设试题情境,考查考生的所学、所获。
第5题,通过呈现统编教材中七年级上册、下册中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四幅插图创设试题情境,考查所反映出的共同主题。第16题,将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人物扫描栏目中对达尔文科学考察的介绍作为试题情境,考查考生对进化论的理解。第7题,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清朝时期对新疆地区加强管辖的史实。第20题,以知识结构图的形式考查统编教材世界史中重点单元的知识架构。第4题,借学者观点考查考生对大运河历史作用的理解。
试题从考生的生活经历中选取其感兴趣的内容、资源、素材来创设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关注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学以致用。
第3题,试题借助学生动手参与实践活动的照片创设情境,考查造纸术的历史影响。主观试题中,22题以舞蹈为试题载体,23题以学生喜欢的食物——巧克力为切入口,24题以北京文化为主题,拉近了考生与试题之间的距离。23题(4),借助当下学生比较熟悉的网上购物为具体情境,通过数据图表考查考生的分析、概况等综合能力。
三、立足史实 开拓视野,涵养学科素养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要为考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基础,高中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次考试试题中也积极对应了这一话题。试题创设了多种史实情境、促使考生多视角认知感悟历史问题,有效地引导考生在知识中明理、在思考时明智、在回顾时明德。在涵养学科素养的方向上,在考查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本套试题突出体现出了以下特点:
感悟唯物史观,渗透家国情怀。试卷整体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注意引导考生通过历史发展的脉络,感悟社会进步的规律,认识学科的本质。
第5题,考查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因素。第10题,考查了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时代环境的产物。同时,试题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代西方科技发展及北京史等相关内容的考查,从家乡、国家、世界的不同视角来体会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同层面交织、凸显了家国情怀。如第24题,北京与世界的古今对话交流;第22题,关于中国古代舞蹈的时代认知;第16题,关于世界近代科技的了解等问题,都突出体现了这样的广阔视角。
突出时空意识,实证解释问题。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突出特征,试卷中注意到将时间点、时间线、时代层面等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考查,但并不是单纯地考查时间记忆,而是需要把握历史的宏观发展。
第2题,对于一位历史人物生平的解读,就是要把人物的个人行为和时代环境紧密结合。第20题,对于近现代世界知识梳理结构图的认识评价,也需要对于大时代下的史实做有效的关联与对标。同时,试题也多关注在将重要的历史现象放在时空结合的情况下进行分析与解释,第7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时空结合意识,做到将具体的史实放在时间与空间结合的多维度来分析问题。23题(1),需要考生有相应的世界地理常识的准确定位。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本套试卷通篇运用多种形式的史料,图文并茂地涉及对于这一素养的考查。同时诸多题目的考查设问,则是在把握史料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分析与解释。22题(4)的第一提问点,定位于对材料四的识读;第二提问点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相应解释。
四、植根历史 ,聚焦北京,践行社会责任
首先,植根北京的历史文化,展现北京风貌,彰显北京特色。
第6题,从北京在西周、秦和元时期的历史沿革入手,考查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第24题(1),在对设计并主持建造北京妙应寺白塔的尼泊尔人阿尼哥事迹的相关研究基础上,考查元代的中外交流。第24题(2),在概括英国外交官威妥马选择北京官话作为汉语教学标准音的原因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自迩集》在近代和现今的价值,考查考生在运用层级方面的能力。以上试题的选材和情境设置,深入挖掘了北京的地域文化资源,展现了北京的历史风貌和社会发展。
其次,关注北京的发展变迁,聚焦北京新时期建设,为首都发展建言献策。
第24题(3),通过概括1985年前后北京在国际交往方面职能的变化,增强了考生对北京的历史和现实的了解。第24题(4),节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部分精神旨要,展望北京未来的发展,引导考生践行作为北京市民的责任,说说可以为实现以上目标做出哪些努力。以上试题关心首都发展,引导考生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下,把握北京的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增强考生对首都文化的理解、认同和热爱,形成开放包容的意识的同时,激发考生践行社会责任,共谋首都未来发展蓝图,增强建设首都的使命感。
点评专家
★
丁 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级教师)
李 鹏(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高级教师)
王 辉(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高级教师)
张一帅(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级教师)
展浩丽(北京市顺义区仁和中学 高级教师)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 北京中考(ID:BJ_zkao),获取北京中考升学一手信息
声明:本文数据来源于考生分享,由北京中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_z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