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文,深化中考体育改革,取消名额分配、中职校自主招生,北京中考在线团队整理相关信息,分享给大家。
关键词一:新中考改革,毕业升学两考合一,减轻学生重复备考压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市实际,北京市教委于2018年8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从2018级初一新生起施行。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重功能。
本次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基于学考成绩、结合综合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后的高中学校招生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对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
本次改革提出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有利于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全科开考”的同时,还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计入高中招生录取总成绩科目的权力,这使得学生在打牢共同基础的同时可以发展兴趣爱好、突出学业特长,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二:英语听说考:每年两考,取最高成绩计入总分
英语是2018年中考变化最大的科目,不仅新增口语考试,改变了考试方式,还增加了听力和口语考试次数。2018年北京市实施新中考改革方案,英语口语考试首次纳入考试内容。英语听力与笔试分离,和口语一起单独设置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每年两考,取两次中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中考总分。给予学生两次外语听力和口语考试机会,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使学生发挥出真实水平。
根据市教委有关文件要求,从2018年起,中考英语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为听说机考成绩。听说机考共包括四道大题、五种题型,分别为听后选择12分、听后回答10分、听后记录信息5分、听后转述5分和朗读短文8分。考试时间约30分钟。
关键词三:初中实践活动:成绩首次纳入中考
自2018年起,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统称初中实践活动)成绩计入相关科目中考原始成绩。按照北京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突出实践育人,引导学生按时、足额、认真参加初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一举措意味着新中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查,学生要把学习搬到社会大课堂中,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搞调查、做研究、参加活动,不仅是为了给他们体验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经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真正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
按规定,初中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不少于10次,活动情况将记录在“北京市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中小学各学科平均要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国家、社会、个性发展”等层面和“加强国家认识”等主题活动开展。
自2021年起,学生要在初中三年完成10次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每次计3分,满分30分。成绩除以3后,分别计入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计分方式为,学生在七、八、九年级每学年应完成10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共30次,每次计1分,满分30分。成绩除以3后四舍五入取整,分别计入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四、新中考落地:促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2021年落地的新中考,全面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文化课统考科目调整为9门,即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历史、地理、化学和生物。其中,初二年级参加地理、生物考试,初三年级参加其他7门考试。
2021年部分科目的分值也进行了调整。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分值由100分调整为80分;语文、数学、外语分值(100分)、体育与健康分值(40分)保持不变。新中考改革后,计入中招录取总分的科目共8门,其中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体育与健康6门科目必须计入,再从生物、化学和历史、地理中各选择成绩高的一门计入。中招录取总分为660分。
本市初中在校学生都要按年级参加各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未在八年级参加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本市初中在校生,要在毕业当年参加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用于毕业。外省回京考生要按年级参加本市中招录取相关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生物考试要在八年级参加。往届生只能参加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
关键词五:招生方式优化:升学方式多样性
贯通培养、校额到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招生方式优化调整,让北京学子的升学能有更多选择。
近年来,北京持续优化中高职衔接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打造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贯通式培养立交桥。2021年起,贯通培养各项目最低录取分数线统一设置为490分。本着“社会需要、学生想学”的原则,贯通项目不断调整,撤销与首都产业转型发展匹配度不高的专业,增加人才紧缺领域专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云财务等。参与项目校日益精简,“高本贯通”由入选国家“双高”的高职院校承接,只对接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2021年,可报考校额到校批次的考生资格有所调整,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具有同一学校连续3年学籍、中考总分达到570分及以上、综合素质评价达到B等及以上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方可参加校额到校招生。往届生、外省回京报考考生以及回户籍报考考生不能参加校额到校招生。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1年首次编制分区计划,并在统一招生批次中进行录取。报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考生,可在中考出分后、填报志愿前,按招生简章要求,报名参加招生高中学校的外语能力方面的资格性测试。测试合格的考生可在统一招生批次中填报相应志愿。
关键词六:体育过程性考核:让学生动起来、体质好起来
2018年9月1日起,《北京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方案(2018年修订)》在新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中开始实施。2018年入学的初一新生,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项目调整,新增体质健康分,同时原本学习态度和学业水平的分值也相应调整。
在2018年方案中,过程性考核满分共10分不变,计入学生升学考试总分。分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成绩;二是学习态度考核成绩,考核学生体育课的出勤情况;三是日常体育课学业水平成绩,考核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其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成绩为新增。
2021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京教体艺〔2021〕31号),规定过程性考核包括四、六、八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统测和八年级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机考。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从2021年公布之日起施行,分学段过渡、逐步推开。2022年9月1日新升入九年级的学生,沿用原考试方案。
2021年方案以四、六、八年级过程性考核管理为牵引,进一步明确各相关基础性工作管理权限和规范要求,突出管理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要求,真正落实“让学生动起来、体质好起来”的改革目标,落实“无体育不教育”“快乐体育”的改革要求。
关键词七: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招录取
按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从2019年起取消名额分配招生方式。此批次招生调整为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招生。2019年起,校额到校采用校内选拔方式,按考生志愿及成绩录取。录取成绩由文化课成绩、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体育成绩组成。
同时,初中综合素质评价首次纳入中招录取,与校额到校招生“硬挂钩”。参加校额到校招生的初中学校不仅要给本校初三毕业生综评划定等级,还要根据本校制定的标准将学生综评结果转换为相应分数,并按30%与文化成绩的70%和体育成绩共同组成校额到校录取成绩。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评价结果以《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试行)》的形式呈现,设A、B、C、D四个等级。评价报告册及等级经公示后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使用,引导学校教师树立正确育人观和质量观,淡化分分计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1年起,参加校额到校招生的应届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要达到B等及以上。
关键词八:民转公,完善民办学校设立制度
2021年9月1日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施行。条例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的设立制度,规范地方政府、公办学校参与办学的行为,规定义务教育公办校不得举办民办学校。此外,条例修订还进一步规范通过资本运作控制非营利性学校进行获利的行为、完善举办者变更机制。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文件对公办学校参与义务教育民办办学做出了解释和规定。通知指出,既有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公参民”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转为公办学校,也可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学位、继续办学。
海淀区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开展“公参民”学校的认定。2022年5月30日,海淀区教委发布消息,人大附中分校、清华附属实验学校、民大附中实验学校、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北外附校、建华实验学校、理工附中分校等7所知名度颇高的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上述7所学校均为办学水平较高、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海淀公办教育学位因此增加1万个左右,优质公办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自2022年9月新学期开始,7所“民转公”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按照国家规定免收学杂费,高中阶段在校生按照公办高中标准收取相关费用,降低了学生家庭的教育开支。
关键词九:多元招生,中职校自主招生
为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多元招生录取方式,2022年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试点,在东城区和西城区的部分普通高中开展登记入学试点。被录取的学生继续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记为“合格/不合格”,不再参加中招志愿填报和其他招生录取。
2022年参与中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试点的学校包括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四个类别共69所学校。参加自主招生试点的学校根据招生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教育教学需要,自行组织专业能力测试进行录取。考生可以选择多所学校参加测试,但只能选择1所测试合格学校(专业)报考。
据了解,2022年首批共有5所普通高中参加试点,计划招生420人:东城区试点学校为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和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两校各安排登记入学计划80人;西城区试点学校为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登记入学计划各80人,以及北京市西城职业学校附设普通高中班登记入学计划100人。
声明:本文来源于北京考试报,由北京中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_z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