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同学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成绩却平平无奇呢?他们上课学、下课学、平时学、甚至周末也在学,但即便如此努力,结果与他们付出的根本不成正比……如果同学们都出现了这种现象,那么多半是陷入了“假努力”的怪圈。
“假努力”是看似学习很努力,其实功夫完全没有用到刀刃上,看似在努力,实际毫无效果,最后也只是在浪费时间。那么,怎样做才能突破“假努力”,实现“真勤奋”呢?那就跟着北京中考在线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吧~
上课注意听讲,不做无效笔记
认真听讲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陷入“假努力”怪圈的同学普遍有一种现象——老师在上面讲,他们在底下记笔记,恨不得把老师所讲的每一个字都记到笔记本上,实际上这完全是在做“吃力不讨好”的无用功。课堂上的时间是用来听老师讲知识的,老师讲的时候没听,课下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弥补,但也不一定能及时补回来,因为课下复习完全要靠个人。
出现这种情况的同学,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尤其是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做老师的“速记员”。即便要做笔记,也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一般来说做笔记的最好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要抓紧记;二是老师讲重点内容时,要简记,不能影响听后面的内容;三是下课后,抽时间去补记老师上课讲的内容。
拒绝战术勤奋,提高学习效率
“假努力”的另一个表现是经常无效内卷,有的同学会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誊抄笔记上,把课堂上的笔记认认真真地抄在另外一个本上;有的同学则干脆表演努力给家长看,看似在书桌前认真学习,实际上是在玩手机、看小说、发呆甚至打瞌睡,这类同学往往也是那些写作业到深夜的人,这种努力,可以说毫无意义可言。
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可能觉得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但根本原因在于学习目标不清晰——只满足于学习时长或者完成学习量,对学习效果缺乏可量化的评价指标。
针对这种问题,一方面同学们要明白任何事情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往小了说是提高考试成绩,往大了说是锤炼自己的心智、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同学们要设定明确考核标准的结果型目标,例如“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一份数学试卷,并且正确率在80%以上”;“每天背20个单词,第二天默写要写对15个以上”这种清晰完整、方便考核的目标。
当然,这个目标的设定标准因人而异,重点是有质有量,学习目标清晰明了,只要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哪怕最终没能完全达到目标,那也比之前“混时间”要收获得多。
远离“无反馈”学习,建立学习闭环
有的同学认为,学习就是输入和练习,他们机械地重复一成不变的学习行为,却不关心自己到底学到多少、学得怎样。例如:有的同学一味地刷题,却从来不整理错题本;有的同学复习就是看书,以为看过了就记住了。这样的学习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因为长时间得不到反馈而丧失继续学习的动力。实际上,能否有及时、持续的正向反馈,正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
同学们要对自己的学情有所了解,明白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还不太懂,复习时要主攻自己不懂的内容,然后针对性地做题,通过题目的正确率来判断自己是否掌握了薄弱知识点。如果正确率高,就能获得正向反馈,激起学习兴趣;如果没有达到,也能清楚问题在哪,为之后的学习指明努力方向。
此外,作业、考试、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同学之间的相互答疑,都是获得正向反馈的渠道,因为这些都是知识输出的途径。积极输出,在输出过程中“自我检测”,才能改变闭门造车式努力带来的“翻开书全会,合上书全废”的结果。
走出舒适区,寻求学习突破
还有一种“假努力”的现象就是疯狂刷题,但只刷简单的和自己会的题,甚至只学自己学得懂的科目,在熟悉而安全的领域里全情投入,拒绝挑战。实际上这完全是一种避重就轻的行为,看似花了时间,也可能有一定的量和质的产出效果,但是由于学习关注的区域存在偏差,只会让同学们原地踏步,不能带来实质性的进步。
想要有所进步,需时不时地进行一些有挑战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虽有困难但完成的可能性比较大,更有机会得到成就感。实际操作中可以尝试这样去做:一看就会的题目快速写完,一看就不会的题目直接跳过,把时间更多地花在感觉会、又一时做不出来的题目上,这个“跳一跳,够得着”的“拉伸区”,在认知心理学上也叫“最近发展区”,只要突破了这个区域,就能进入全新的领域,学习才会有效果。
温馨提示:如想了解更多初中学习资料、升学信息招考政策,请关注太星初升高微信公众平台:BJ_zkao。
关注后就有机会获得太星初升高团队一对一答疑机会。
微信扫一扫,快速关注
▼▼▼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万唯中考,由北京中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_zkao)排版编辑, 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